导入数据...
重点实验室孙翠翠助理研究员揭示社会言语理解中幽默生成的机制
时间:2024-12-05 16:10:08    初审:孙翠翠    复审:高伟    终审:袁加锦
    查看:139

在纪检监察交往活动中,纪检监察干部和工作对象(包括审查调查对象和诫勉谈话对象)的谈话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形式。减少纪检监察谈话的对抗性,增强纪检监察交往中的人际互信,创设轻松、积极的纪检监察谈话氛围是当前增强纪委监委和监督对象之间社会互信、促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需求。

为了回应这一现实需求,重点实验室孙翠翠助理研究员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周治金教授及南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David Cropley教授针对社会交往中语言理解的幽默生成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2024年6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SSCI,中科院二区)发表了题为《Cognitive processes in selecting humorous punchlin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umor and creativity》的学术论文。该研究通过幽默与创造力的认知比较,深入探讨了幽默生成的认知过程,特别是幽默笑点(punchline)选择的机制。

研究采用日常对话的问题-答案范式,设置四种答案类型:幽默、新颖、常规和无关选项。通过眼动追踪技术,记录被试在选择幽默观点时的注意力分布及动态变化。被试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负责选择幽默或新颖观点。结果显示,幽默组在初期对新颖答案的注视时间高于幽默答案,但在后期阶段对幽默答案的注视时间逐渐占优势,反映了幽默观点选择过程中幽默语义与新颖语义之间的竞争关系及其动态变化,揭示了幽默与创造力在认知过程中的差异。而新颖组在选择过程中始终偏好于幽默答案,显示了幽默与创造力在认知机制上的相似性。

该研究的发现不仅为幽默生成的认知机制提供了实证证据,也为纪检监察领域的心理与行为实践带来多方面的启发:(1)优化纪检监察中的沟通与互动。
    幽默在复杂的工作场景中具有缓解紧张、增强互动的独特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幽默生成过程中对新颖性和幽默性的关注机制,为纪检监察人员在高压环境中通过幽默化沟通改善监督对象合作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沟通策略可以有效化解对立情绪,促进信息的顺畅传递;(2)提升纪检监察人员的决策能力。纪检监察工作中常需在多选项之间快速作出理性判断。本研究揭示了幽默与新颖选项之间的认知竞争关系,为优化纪检监察人员在复杂情境中的决策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认知启示,有助于提高其判断的精准性和效率;(3)引入先进的认知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了眼动追踪技术对注意力分布进行科学分析,为纪检监察心理与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这一技术可应用于监测纪检监察人员对关键线索的关注模式,从而帮助优化信息处理策略,提高调查的可靠性与效能。

这项研究是实验室2024年度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在纪检监察领域的进一步融合。未来,实验室将继续深化相关研究,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提供更多理论支持与技术方案。

相关论文信息:Sun, C., Zhou, Z., & Cropley, D. (2024). Cognitive processes in selecting humorous punchlin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umor and creativity.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52, 101532.